孝刘池仆枉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3-04-24 07:16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要像“快要溺水”那样浸入一种文化,而不是像“受洗”一般浅尝辄止。不要以为“只要靠近就能获得启迪”。

  对于旅行者而言,记事本或者越来越普及的电脑是最重要的工具……你可能更喜欢用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来安全地记录你的想法。要勤于记录,不要以为光凭大脑就能永远保留所有细节。笔记中一定要写明日期、时间和地点。

  纪实摄影师多萝西娅·兰格曾经说,相机是一种工具,教会我们如何在没有相机时看世界。类似地,写作也是一种工具,教我们如何在手中没有笔时观察日常生活。记笔记不仅是记录我们的经历,还能建立一个反馈循环:你记录得越多,观察到的也越多。仔细观察能为熟悉的事物注入新的理解。

  无论柬埔寨、阿根廷还是芬兰,一旦到达异国,所有细节都会引起你的注意。陌生的氛围会让我们调动全部的感官与思维。但对我们生活其中的社区,在对很多东西习以为常以至于视而不见的环境中,要如何做到这点呢?二十世纪初,俄国文论家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一个关于诗歌创作的术语“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专指引导受众以新的眼光看待熟悉事物的艺术手法。这一手法也可以用来重构我们的日常经验。

  在自身所处的文化中进行参与式观察所带来的挑战与在海外遭遇的挑战截然不同,但两者都需要你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尝试将自己浸入当地情境,用“陌生化”的眼光重新审视熟悉的事物。

  少插入自己的观点……不预设“故事”……对任何可能的故事持开放态度,他们倾听和观察,然后慢慢融入一个群体。

  准备工作可以从图书馆或查阅网上资料开始。很多当地报纸报道都会发布到网上,找来读一读。如果你还没掌握当地语言,可以尝试借助字典,一周阅读一篇文章,并记下生词表。此外你还可以阅读英文媒体上的国际新闻。旅行文学和旅游导览不仅能提供关于目的地的实用信息,还能反映游客对当地的看法。

  要全方位地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法是去阅读局内人与局外人、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性别的写作者的记录。

  在记述你的旅程时,最好选择一个有吸引力的切入点。你可以像麦克休那样,从出发时乘坐的飞机、船、汽车或自行车写起。你也可以在第一篇日志中写下一些对目的地的模糊印象:比如在秘鲁首都利马的第一个早晨,你醒来时听到窗外的车声、孩童的呼喊、小贩叫卖橙汁的声音;或是你在乍得首府恩贾梅纳机场遇到的一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

  有时候,日常生活中也会产生新的体验,迫使你寻求新的词汇来表达。作家芭芭拉·索霍姆在《冰雪皇后的宫殿》一书中描写她遇到的一场前所未见的大雪:

  我从斯德哥尔摩搭乘夜班火车,于下午两点一刻到达瑞典拉普兰地区。十一月中旬的此刻已是黄昏,或者说“蓝色时分”,石板色的雪看上去比白雪更冷。另外五位从基律纳下车的乘客很快坐上私家车或唯一的那辆出租车消失了,空空荡荡的火车继续向挪威边境驶去。车站空无一人,我找不到人来打听酒店的方向。天空忽然被一阵急雪填满,奇特而忙乱的雪花,在一盏孤零零的路灯发出的冰柜般的寒光下飘舞。

  索霍姆形容“石板色的雪”比“白雪更冷”,将色彩与感官相结合。不同元素的搭配能够拓展出新的视角,就像一首诗歌和一片树叶的对应一样。

  资深记者苏珊·奥尔琳这样描写摩洛哥杰迪代的露天市场:“露天市场上空飘荡着轰鸣:成百上千个小摊上,小贩与游人讨价还价,盒子‘砰’的一声打开、袋子‘啪’的一声被填满,一个由诺基亚手机广告画搭成的帐篷里,一台一人高的音箱连着无人照看的笔记本电脑,大声地播放着摩洛哥音乐。”奥尔琳将现代元素穿插在传统元素中,用嘈杂的声响生动地勾勒出了市场的景象。

  在记录旅行中的突破时,我们要赞颂愉悦美好、探索神秘,也要记录痛苦。我们需要第一和第三人称视角,既要有清晰的观察,也要有主观的感受。

  “我用赤脚感受土地,感受每一颗石子与每一根木棍……到处是旧墙或残存的墙体……在坍塌变形的房间里,粗壮的木制房梁像船桅一样从地面伸出。”查尔兹的描述令读者仿佛亲眼见到这景象,感受到其广袤与生动。视觉细节、比喻与象征手法能令读者身临其境。

  想象你正在墨西哥旅行,坐上了一辆在当地随处可见的大众迷你巴士。与舒适的国营巴士不同,迷你巴士通常在十人座上塞进二十个人。巴士已经踉踉跄跄,这时,又一个人扛着大把刚刚收割的干草或芒果上了车。你感到幽闭恐惧症就要发作,而其他乘客看上去毫不在意,还对刚上车的乘客喊着“下午好”。你渴望成为一个理想的旅行者,能够每天吃猪油或惬意地挤在迷你巴士中。然而挑战自身的极限并不容易。面对陌生的空间感或其他不适时,我们想尽可能保持愉悦。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记录下真实的感受,以此来了解自身以及我们改变的过程。对这些真实细节的讲述也将引起读者的共鸣。

  “老调重弹是最容易的,因为它们用别人说过的话取代了独特的表达。”陈词滥调往往用简单的成见和老套的诠释掩盖了具体、复杂、准确的信息……但也不要因此看不上老调重弹,它们有时的确能表达出人们经历中的共性,更易引起共鸣。

  旅行作家弗兰克·布雷斯在随笔《你怎么说》中写道:“外语词汇就像冰山。字面意思显而易见,然而字面之下迷宫般的深意,我们只能猜测。”对“深意的迷宫”的探寻能够有效地引导你的旅程。你可以在旅行日志里记录生词、短语、语法规则和俗语。可以从报纸上摘录习惯用语和词汇用法,用这些新词练习造句。随时记下你听到、看到或参与其中的轶事、情景和对话。日志不仅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也能帮你揭开语言的规律。

  像大多数旅行者一样,试着对当地语言和当地人的独特性敞开心扉。达尔文觉得火地岛人说话时的咯咯声很滑稽,同时发现他们有着超群的模仿能力与记忆力。“他们能够一字不差地复述我们说的每句话,而且能记住好一会儿。而每个欧洲人都知道要分辨一种外语中的音节有多难。谁能记住美洲原住民语言中任意一个超过三个单词的句子呢?”

  修改有时意味着扩写,你可以将不同素材组合到一起,从中发现适合的体裁。当然也可能你一开始就想好了文章的结构,然后往里填充素材……深度修改应当像采矿:修一条隧道,挖掘矿石,最终冶炼出金属。

  “纪实作家的首要任务是发现与记录,第二个任务是组织材料。纪实写作并不排斥文字以外的媒介,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故事永远是主导。纪实作家的首要身份是故事讲述者,之后才是作者、制片人、摄影师、摄像师。”

  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阅读足够多的相关材料,才能提出恰当的问题,否则你可能会因为无知而冒犯他人或错过重要线.

  采访者必须暂时摒弃自己的观点,克制自己不去评判,哪怕听到的答案与你掌握的事实不符。记住人们讲述的都是他们自己那个版本的故事……我们追求的是真实的叙述与其中的意义。当然我们听到的叙述往往是片面的,叙述不仅可能被记忆篡改,还可能受到故事讲述者与采访者的社会地位影响。

  多样化的形式能让文字记录更为生动,但加入图像与声音后,文字通常也需要修改。如果你在文章中描写了采访对象的外表,之后添加了一张照片,这时你便需要调整文字,避免重复图片上直观可见的内容。不要怕麻烦,这能为你的海外记录增加立体感、复杂度与深度。

  重读你的手稿,添加新的想法,同时删掉冗余。修改过程中,你的文章会像手风琴一样,时而变长时而变短。修改与编辑既可以是宏观结构上的,也可以是微观细节上的。

  通过描写,我们可以展现一件事物不是什么(否定)、像什么(明喻)或在另一种思维方式中会是什么(暗喻),从而使文章生动起来。明喻是以明确的比拟帮助读者在头脑中勾勒出画面:“他的胳膊像折断的树枝一样吊在那儿。”暗喻则要更含蓄:“他的胳膊是折断的树枝。”

  使用不显眼的小记事本,简要地记录关键词,而不是写下整个故事。作家巴里·洛佩兹记录他在非洲听到的故事时,将这些关键词比作“绕线柱”,他在头脑中定位故事大纲,再依据大纲展开创作一个完整的作品。

  非虚构作家通过对他人的细致观察来塑造角色,包括样貌打扮、惯常举止、拥有或使用的物品,以及言谈与对话……作为旁观者,我们的视角是片面的,就像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也并非完整的、活生生的自己。但通过讲述他人的故事,我们能够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创造生动的人物肖像时,细节与对话是不可或缺的素材。

  物品能通过感官细节触发回忆:纺织物纵横交错的纱线,花园里石头光滑的触感,烤盘上新鲜玉米饼的香味。日志中细致的记录能够为人物描写打好基础。

  作为“新新闻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汤姆·沃尔夫创造了“身份细节”一词,即显示个人社会背景的特征:“日常动作、个人习惯、态度、惯性思维、家居风格、衣着、装饰、旅行风格、饮食和持家,及其他显露在外的象征性细节”。这些细节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地位,同时也可能透露其性格特点。

  小说家村上春树谈到自己的作品时说:“我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观察他人与世界,而不是评判他们。我总是希望自己能摆脱所谓的结论。我想让世上的一切保有所有的可能性。”在描写人物时,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读者分享遇到的惊喜与意外。

  无论是虚构写作还是非虚构写作,环境描写必须与人物塑造一样生动。自然环境塑造了人,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对讲述一个故事而言至关重要。

  可以亲手绘制地图,借此记录你对当地不断深入的理解,还可以请当地人提供反馈。地图不仅反映了实质上的空间,如道路网、教室里桌椅的摆放、晚宴上的座次安排、花园里土地的面积大小与形状,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信仰……你的感官要时刻保持活跃,记录气息、味道和视觉细节。你可以制作一张感官地图,如气味地图、声音地图,或记录一次邂逅的手绘故事。

  年轻作家有时太过信奉“要展示,不要讲述”这一写作原则,导致过分强调场景描写。场景描写确实突出了环境,制造了一种现场感:我们置身于房间里、船上,或是悬崖边上,观看与体验书中人物的经历。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了概述,概述能够提供故事的背景:她为何会出现在那间封闭的房间里?又为何会出现在那艘暴风雨中的船上?他为什么会来到悬崖边上?我们需要背景信息来阐释情节,推动故事的展开……场面的紧迫感令读者感同身受,但如果没有背景故事对人物性格与关系的交代,这个场景也不会在情感上有如此张力。

  修改时可以大量运用场景描写与概述,加入一段场景描写、插入一段背景故事,会使文章更加丰富生动。

  我们对一个地方的看法会随时间流逝而改变,有时这些改变就发生在一天之内。忠实地记录一切有助于我们看清环境以及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

  一条推文的长度不能超过一百四十个字符,因此我们必须使用最简洁的文字。这是一种很实用的写作训练,也是不小的挑战。我们需要清晰地提炼一个想法、观察或问题,就像给新闻报道写一条导语,要注意避免重复的信息,注重时效性。关注荒诞、独特、尚不为人所知的现象。

  着名作家苏珊·桑塔格则写道:“我从不会写得很快或者很轻松,我的初稿中通常只有少数几个有价值的元素。我必须找到这些元素,进行拓展,没用的或无趣的统统抛弃。”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