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0 日,任天堂突如其来地发布了一场线上直面会,并表示本次直面会以“合作伙伴”的作品为核心,言外之意,这是一场第三方当主角的直面会。尽管《莱莎的炼金工房》续作引发了玩家的关注,但这次直面会的主角很明显是 Atlus 旗下的《真·女神转生》系列。除了自 Switch 发布以来就公布的《线》终于有了新消息之外,官方同时公布了《线 高清版》,并宣布中文版将于 10 月 29 日发售。
或许不少人在看直面会的时候会一头雾水,为什么 Atlus 选择了《线》这款作品进行高清化,而非系列其他正统作品或衍生游戏。究竟这款作品有何神奇之处?依笔者个人观点,Atlus 之所以选择《线》,可能是因为本作是系列高清化的最优选择。
让我们先来捋一遍系列作品曾登陆的平台,算上没有“真”的版本,《数码恶魔物语 女神转生》初代和续作登陆了 FC,《真·女神转生》初代和续作发售于 SFC 平台,三代是 PS2 游戏,《奇妙之旅》和加强版是 NDS 和 3DS 的游戏,4 代和《4 Final》则登陆了 3DS 平台,初代 Xbox 上则有一款《真·女神转生NINE》。纵观整个系列,距离当下较近(适合高清化),还得发售在主机平台上,就只有 3 代和《NINE》了。
从移植的技术难度上讲,画面更好的《NINE》可能是比 3 代更好的选择,不过《NINE》的系统在当年引发了争议,在玩家群体中的知名度也不太高。不考虑《NINE》,3 代是系列首次把视角从主视角转化成第三视角的作品,并完全 3D 化,战斗画面因此变得更像《女神异闻录》系列。如此看来,一旦把选择范围圈定在正统续作中的线 代可以选了。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本作的导演剪辑版《线 狂热版》是系列正传第一次登陆北美市场,还进行了本地化处理。IGN 在当时说出了大意为“这个在日本拥有高人气的 RPG 系列终于登陆北美市场”的介绍。因此,这次选择 3 代来进行高清化,对于拓展北美市场的受众群体,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从剧情上看,《线》承接《恶魔召唤师 葛叶雷道对阿巴顿王》的 Chaos 结局。游戏开场主角前往医院探望班主任的时候,班主任与一个叫冰川的人物发动了“东京受胎”,整个东京市除了这个医院之外的生命体全部灭亡,主角则被路西法改造成了魔人。也就是说,3 代一开头,玩家就迎来了一次“灭世”的结局,由此可见这个系列的基调是多么黑暗。
从《线》目前放出来的预告来看,本作疑似会出现 3 代中的路西法,说不定两款游戏在故事上会有一定的承接关系。因此,在 5 代发售之前,对 3 代进行一次高清化处理,也是顺理成章。
总之,结合了《线》是主机平台游戏、正统续作第一次 3D 化、第一次登陆北美等诸多特点,加之剧情上可能有延续性,这次 Atlus 决定高清化 3 代,是系列最为合适和理想化的选择。
Atlus 最早在 1987 年于 FC 平台推出了《数码恶魔物语 女神转生》,并于 1990 年推出了续作《数码恶魔物语 女神转生2》,两款作品创造的元素和风格,为今后的《真·女神转生》系列奠定了基础。在 1992 年,《真·女神转生》初代登陆 SFC 平台。如果玩家拥有 Switch 的会员,可以下载 SFC 应用程序游玩刚更新不久的《真·女神转生》。
许多熟悉《女神异闻录》的玩家应该很清楚,该系列最开始是《真·女神转生》的衍生品。初代的名称叫《真·女神转生:女神异闻录》,世界观设定也基于《真·女神转生if》,只不过把故事舞台放到了高中,这算是系列一以贯之的特点了。
《女神异闻录》系列(P 系列)与《真·女神转生》系列(SMT 系列)最大的区别就是与玩家共同战斗的队友从仲魔变成了人类(除了从 3 代开始就有的吉祥物 —— 虎狼丸、小熊和摩尔加纳),这些人类伙伴操纵人格面具。同时,《女神异闻录》从 3 代开始就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加入了 Commu 等社交类型的内容,让玩家能够“把妹”或是提高人气,契合了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这让 P 系列从《女神异闻录3》开始,销量和受众不断扩大。如今 P 系列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了 SMT 系列,可以说是“反客为主”。
同样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P 系列的主人设换了人,由初代、二代的金子一马,换成了后续三款作品的副岛成记。尽管我们不能武断来说出来哪个人设更好,但从市场的表现来看,副岛成记的风格很显然更契合高中青春、活力的氛围。副岛成记在负责三代的人设时,还在往金子一马方向靠拢,来保持风格的一致性。随着自身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副岛成记开始充分发挥个人特点,水平不断提升,设计风格逐渐成为了 P 系列的标志,让《女神异闻录5》达到了系列人气的顶峰。
从另一方面来看,P 系列持续不断推出欧美本地化版本,亦是该系列能够在国际市场持续俘获人心的原因之一,毕竟如今欧美市场的容量有能力创造更高的销量。如今 P 系列的市场号召力,是大于 SMT 系列的。
除了 P 系列之外,SMT 系列还有不少的衍生品,比如《恶魔召唤师》系列,人气角色葛叶雷道就是从该系列中出现的。值得注意的是,即将推出的《线 年与《葛叶雷道vs阿巴顿王》限定版同捆推出的《线 狂热版 编年史》进行高清化了处理,即以葛叶雷道代替原本在 2004 年发售的《线 狂热版》客串出场的《鬼泣》主角但丁作为特别角色登场,这将是我们首次在本世代平台看到葛叶雷道这位知名角色。不过可惜的是,根据中文官网的介绍,繁体中文版中将不包含葛叶雷道……
除此之外,SMT 系列的衍生作品还有《数码恶魔传说》《恶魔幸存者》《恶魔之子》《魔神转生》,以及与《火焰的纹章》联动的《幻影异闻录#FE》等,数量极为丰富。
如果要提炼出 SMT 这个母系列的独特之处,那就是该系列一以贯之的黑暗氛围,剧情上则更强调人类的“恶意”。简而言之,SMT 系列是日本 JRPG 市场中风格极为突出的邪典作品,充斥着游戏制作者们的独特品味:黑暗、邪典、血腥。一定程度上来说,这限制了整个系列的受众群体与市场扩展。
对于金子一马这位大师,我们肯定不能一言两语就把他的设计说明白,所以笔者仅仅是普及一下金子一马的设计理念。
如果去概括金子一马的创作特征,那就是极强的想象延伸能力、考据能力、抽象化能力,还有其个人独一无二的设计品味。在金子一马的怪物设计里面,几乎每一个“恶魔”都能体现出这些特点,这里仅仅举几个例子。
魔王魔罗,相信每一个接触过 P 系列的玩家都会对这个恶魔的形象记忆犹新,毕竟它的阳具外形让人过目不忘。魔罗的设计出发点是一个谐音,“マラ”在日语里正是阳具的隐语;无独有偶,魔罗在佛教中还是欲望的代名词,所以 SMT 系列中魔罗的形象,就变成这个样子。
由于金子一马在 SMT 系列与 P 系列采取了不同的设计思路,前者重视古典层面,后者则更强调作品印象。因此,魔罗在前者中的形象更激进 —— 更像阳具一点,后者则加入了印度古代的战车,削弱了“蛋蛋”的部位,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
考据能力则体现在金子一马从接手怪物设计开始就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借鉴既有存在的风格。典型如米迦勒,其设计明显参考了英国考文垂圣米迦勒座堂的米迦勒雕塑。出自《山海经》的凫徯也是如此,《山海经·西山经》原文是这么说的:“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在金子一马的笔下,因为凫徯谐音“伏羲”,是中国的创世神,所以在绘制的时候,用了一个类似于“皇帝”的男人脸,配合上孔雀的鸟身,来体现凫徯的高贵。
金子一马的概括力更不用提,他经常用很抽象、很现代化的事物来表达对“恶魔”的理解。阿兹特克神话中的特拉索尔特奥特尔用当地语言翻译过来是“吃污秽的人”,金子一马就直接因为这个事情联想到马桶,它在游戏中的形象,就是身体下面一个马桶。
除了怪设之外,其人设也是如此。有金子一马负责的作品人设(除了 SMT4),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眼线,看起来阴沉无比。因此,整个 SMT 系列就相当于金子一马独特的体现。而 P 系列,尤其是 3 代以后,是有“阉割”或是说妥协的部分。P3 改革的成功让副岛成记成为了 P 系列的主人设,金子一马退居 P 系列的二线。
而现如今从这两个系列中非得选一个能够体现出来金子一马的特征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 SMT 系列——《真·女神转生》才是真·恶魔全书。
美版是先公布的是《线 高清版》,然后放出《线》的预告,让不了解的玩家按系列顺序去买,相当于重新培育一遍市场;日版这边却是「先 5 后 3」,仿佛对玩家说:“想要玩 5 代是吧,请先买 3 代的高清版”,后者俨然一份“奶粉作”的架势。
但相信不少系列粉丝都愿意看到 Atlus 多动点这些小心思去增加 SMT 系列的销量,毕竟除了 P 系列之外,玩家还想玩玩那个黑色的、恶意的作品。可能也是因为 P 系列的成功,让 Atlus 在基本盘保证之后,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子系列《女神异闻录》为基本盘,另一方面是维持住基本盘后,让子系列再带带母系列,毕竟曾经的 P 系列也是这么过来的。
虽然由于风格原因,笔者个人对 SMT 系列的未来销量不是太看好,并且很有可能让从 P 系列入坑的玩家感到“不适”。但不少人都笃信,真正健康的游戏市场是让更多风格、题材不同的作品能够共存的。至少笔者能看到的是 SMT 系列在被“后来居上”之后的努力,努力进一步拓展市场的野心。
笔者私心还是希望 5 代和 3 代高清版卖得好一点,让 Atlus 能重制或者高清化 PS2 上的两部《数码恶魔传说》。毕竟在笔者眼里,金子一马的创作巅峰,是人物、怪物、机械设计一肩挑的《数码恶魔传说》系列。
(责任编辑:)关键词: